上课能听懂,一做题就错?90%的考生都容易陷入这个学习误区!

1830
2022-12-13 22:00:39

前几天斯尔教育整理了一波大家CPA备考过程中的学习误区,今天,第二波备考误区来啦!每一个误区都是来自真实考生的经验,建议大家收藏学习~

会计篇

⚠️误区1:只做会做的题

同学说:会做的题一直想做,不会做的一直不做,结果就是没考过。

老师答:很多同学在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都会有畏难情绪,害怕做题,特别是看到“难题”就更不想做。但是在注会考试的时候往往从命题和考查角度会给同学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考查的知识点或许并不是很难,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直面学习的困难和沟沟坎坎,练习的时候多踩坑,是为了考试的时候能够更顺畅避坑

 

⚠️误区2:追求题海战术,为了刷题而刷题

同学说:考前刷了很多题,结果出分53。总结就是虽然刷了很多题,但是没有往深了想,只顾表面意思。

老师答:备考注会的考生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其一,只听课不做题,这种仅有知识输入,缺少知识输出,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好;

其二,就是题海战术,盲目刷题。注会会计考试的特点是求新求变,在刚开始学习会计科目的专业知识时,没办法合理判断你所做的题目是否是符合当前政策规定的,如果盲目做下去,很有可能会陷入“走火入魔”,因为有些以往年度的题目按照当前的政策来看,可能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

另外,做题的数量并不等同于知识吸收的质量,如果仅是做题,没有有效进行复盘和总结,那么到头来可能就会发现,之前会的一直会,但之前错的,也会一直错下去。所以合理有效的做题方法是应当是在选择合适的题目之后,至少做三遍:第一遍,趁热打铁;第二遍:复盘总结;第三遍:提升强化。如此下来一定会对知识点有一个更高程度的理解和认知。

审计篇

⚠️误区3:背诵不全面

同学说:去年全程听完课了但是小金说一定要背的以为会了就没背,55分......今年把所有能背的都背了65!!

老师答:这个核心问题就是,懂原理但不一定会专业表述。审计是有自己的语言的,在简答题、综合题中,对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所以一方面需要学懂,而一方面更需要通过背诵一些观点和结论,从而能够在考试中熟练表达出来。

 

⚠️误区4:做题量太少,错题不总结

同学说:去年审计58.25 今年审计72.5。去年审计就只写了一遍打好基础,飞越没写,模拟卷没写,真题没写,错题也没总结。今年全部写了,按照老金的方法看错题 就过了

老师答:该做的题一定要做够,错题一定要总结。做题是为了巩固知识点,如果做错了的题目不去管它,下次遇到同样的知识点还是会错。所以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做错的题在旁边标注清楚每一道错题,它们运用的知识是什么?题目做错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反复研究,直到彻底攻克这个知识点,将它吃透

财管篇

⚠️误区5:不了解考试题型

同学说:第一次考财管以为做完了,但其实漏了最后一道大题。

老师答:这种失误非常的遗憾。出现漏题情况,除了粗心以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参加过模考。如果参加过几次模考对题型题量会有更精确的把握。

建议考前一定要参加上机模考,熟悉机考环境。并且做题要保持良好习惯,交卷之前,检查一下各个题型的题目是否做完。

 

⚠️误区6:机械性刷题

同学说:财管机械性刷题,觉得自己会了其实只是把答案步骤给记下了。

老师答:现在的财管考试出题形式越来越灵活,只把步骤记住已经难以应对未来的考试。提炼归纳做题步骤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步骤的归纳要基于理解,理解后再归纳,才能事半功倍。

税法篇

⚠️误区7:时间分配不均

同学说:因为考会计,税法没大做题,明年一定要好好做题。

老师答:不能不做题,必须认真做题有效做题,错题反复做。不能抱着侥幸心态来备考,每一科目都要认真准备,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公认的财会界最难考的证书,听课,总结,复习,做题,复盘,缺一不可。

 

⚠️误区8:做题数量不够

同学说:一定要做够一定的题量,各种边角料的知识要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差1.5分没通过的痛的领悟。

老师答:务必多做题,每个类型的题目都要做,每个税种的题目都要做。只听课不做题,等于没学习,务必多进行题目的练习,并且做到全面复习,全面做题,此外,要注重错题的复盘,查漏补缺,尽量补足知识盲区。

 

⚠️误区9:时间意识淡薄

同学说:前年迟到半小时,最后一道所得税大题没做,55分,今年一雪前耻,69分上岸,感恩斯尔,感恩老师!

老师答:注会税法考试,时间紧,题量大,计算量也比较大,所以平时的练习尤为重要,不仅是要练习知识点的运用,还要练习做题的速度和熟练度。在平时做套题的时候就要注重时间的分配,考试尽量提前到达考场,调整好状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误区10:只关注大税种,忽略了小税种

同学说:那些你一分一分放过的小税种,就是你考不过的拦路虎。

老师答:注会税法考试,四个大税会占到60%左右的分值,小税种占到40%左右的分值,大税种知识量大,难度高,很容易失分,小税种其实更容易拿分,所以学习的时候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误区11:知识点模棱两可

同学说:精准记忆,不能含糊,含糊不清的必考。

老师答:学习切忌走马观花,一知半解,一定要静下心认真研究,彻底掌握,并且吃透,尤其是对于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一定不要有畏难心理,想方设法坚决攻克。并且,遇到问题要立即解决,不要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因为,一旦遗留,问题会越来越多,非常不利于后续学习。

经济法篇

⚠️误区12:记忆不准确

同学说:经济法听着最简单,做题是错的最多的。

老师答:主要原因是经济法的条文结合生活大部分都能够理解,但是考题很多都考原文判断正误,所以做题的时候感觉选项看着都见过,但是记忆不是很准确。所以平时题目练完后需要将对应的解析多看看,尤其是自己做题时忽略的那些关键词、还有掉坑的地方

 

⚠️误区13:前期学习不扎实

同学说:模考后发现需要查漏补缺的东西太多了,然而时间又不够,每天都很焦虑。

老师答:模考的题目不能完全代表考试的方向或难度,所以首先应该练习真题,如果近几年的真题都能够熟练掌握,再去做模考。

模考第一遍60分上下比较正常,模考做完后对于不会做的题目,要有选择性地查漏补缺,如果是老师讲到过的重点,应该对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如果是从没讲过的点,不用复习那么全,只要能保证模考的上的题能作对就行。

 

⚠️误区14:没有消化吸收的过程,上完课就做题

同学说:听课的时候觉得懂了,做课上的例题也挺好的,单独做一章的习题的时候就错好多好多。

老师答:上课的例题是配套在知识点后的,刚听完知识点,马上做题,而且老师还会引导和讲解,准确率比较高。

单独做一章习题的时候,一方面是不少知识点已经记不清了,导致做题的时候比较生疏;一方面是章节练习的题目要覆盖比较全,所以有的题目虽然不是以前考试的重点,但是为了让大家掌握全面一些,也增加了对应的练习,这类题目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没有作为重点强调,所以难免会感觉陌生。

除此之外,听课的时候虽然听懂,但是对于题目怎么考,怎么表述,大家见得不多,所以学习之处感觉生疏也是正常的,慢慢熟悉试题考虑后就会好很多。

 

⚠️误区15:只记难点,忽视基础

同学说:考试都是简单基础的东西,问题是,我专记难的去了!

老师答:非常赞同!这是不少同学会踏入的一个误区,总想把每条规则都学的非常透彻,都记住,结果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钻研难点,忽略了基础考点,最后才发现劲用错了方向。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首先立足真题,学每个点的时候,要知道真题是怎么考的,这样才能知道考试的方向,进而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掌握对应的知识点

战略篇

⚠️误区16:没有做题节奏

同学说:第一次考的时候,有一道题没做过去,一直沉浸在那道题里,导致没做完题。

老师答:考场上的做题节奏很重要。对于战略考试而言,客观题务必控制在40分钟以内,简答题每题10分钟,综合题40分钟。做题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一定要立刻说服自己放平心态,“你不会,别人也不会”“只要及格,不求高分”,然后在机考系统做好标记,便进入后面的作答。

 

⚠️误区17:忽视客观题

同学说:主观题感觉写得挺好,所以以为稳了,57.5,反思应该还是客观题尤其多选的问题,卡点不准确,不够熟。

老师答:很多同学都忽视客观题的训练,但对于战略学科而言,得客观题者得天下。只要认真背记,主观题是拉不开分数的。但客观题是考查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果掌握不够扎实、技巧不够熟练,则很容易失分。当然,大家不必过于纠结多选题的得分,这是所有考试的重灾区,尽量得分即可,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分。

 

⚠️误区18:背诵不扎实

同学说:听了课,背了该背的,考试前背的很熟练,考试时全忘了。

老师答:第一,不要为自己付出的不够多、掌握的不够扎实,找借口。无论多么紧张,只要不是极端情况下,并不会有人在考场上忘记1+1=2,所以功夫还不到位。

第二,考场心态太重要。一方面,必须要通过考前的模拟训练,提前感受真实的考场氛围,甚至是你自己的心律;另一方面,心态发挥失常的另一个潜在原因就是出于对专业的不自信,而这又回到了上述的第一点。总之,踏实学习,充分训练,才能有发挥的余地。

 

⚠️误区19:没有掌握主观题解题技巧

同学说:主观题原文复制老找不准,写上的很多不是答案,答案很多都没复制写上,怎么能改进?

老师答:最核心的原因是,仅仅是背了教材原文,但并没有深刻理解原文的含义,及其对应的关键词。如果对关键词不敏感,则难以在案例原文中找到正确线索。所以,“原文及其对应关键词”才是各位真正背记的重点。

另外,还需要深入掌握主观题的解题技巧,例如加强对考点提示词的敏感度。除此之外,秉承着“沾边就赖”的原则,考场上不必过分纠结某一句案例线索是否真的符合原文含义,只要“沾边”就大胆写上,可大量节省做题时间。

听课&做题

同学说:规划有,也不拖延,只是效率特别低下,看一个小时的视频课,老走神,神游回来,10分钟过去了,于是一个小时的课看了一天还没看完。

老师答:有规划还感觉效率低下,可以看看规划是不是规划期过长或过短。如果规划期过长,比如按月为单位,或按周为单位,容易没有紧迫感,都拖到最后,结果导致任务没有完成;如果规划期过短,比如按照小时,这种规划看起来很完美,但是很难执行,所以建议先定好长期规划,比如月规划,再具体到天,比如今天就学1个小时,不管课程中间走没走神,先要整体过一遍,不能反复从头开始,这样一来每天有目标,也更有动力

以上20个学习误区,你“中”了几个?记得参考老师的回答,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少走弯路,科学备考!💪


「2023CPA专业阶段全程班」全新出发,每一门课都恰到好处,跟高效,更有用,点击链接即可进入购买>>>https://shop.sieredu.com/detail?id=102

斯尔教育为同学们准备了《CPA斯尔99记电子版免费领》99个核心考点,模块化学习,精准抢分,快来点击链接领取吧>>>https://shop.sieredu.com/publicDetail?id=609&source=2

考生们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斯尔规划师】的微信哦~最新资讯、备考干货、学习资料一键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