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财管、审计考了3年都没过?看看你有没有中这些学习误区!

1523
2023-02-15 18:15:3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经常关注的,都是一些成功上岸的备考经验,但是针对于CPA备考过程中的学习误区,却很少了解。因此斯尔整理了一些“过来人”考生的留言,分享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审计篇

⚠️误区1:备考时间太短,人云亦云

同学说:有金金超放心,我是考前一个月才看金金的审计课过了。

老师答:大家注意,这个绝对是误区,考前一个月再看我可不行!临时抱佛脚,对于审计这门课万万不可,有的同学可能基础好,或是工作具有相关经验,所以短时间内考过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一定要留够备考时间,基础弱的从现在就要开始学啦!

⚠️误区2:对知识理解太表面 

同学说:审计第一年40多,第二年60多,我觉得要听小金老师和小李老师的话,真的要学灵活,把握本质,只掌握表面遇到别扭题真的不行。

老师答:在听课的过程中,不建议大家反复的刷课,听一遍足矣。否则可能是在反复磨耳朵,但却只是关注到了字面意思而没有深入消化。除非特别难的章节,你可以针对性的局部性的听两遍,否则,剩下的时间不如用来自我疏理、反复地消化吸收,更有价值!

⚠️误区3:对主观题不认真,看着答案做题

同学说:如果审计每次都是56~58这样,那一定要对审计主观题认真起来,简答题得亲自做,别看着答案做。难一点的简答题,比如十七章的题目,先跟着小金老师把逻辑理清楚,该拿的分尽量不丢。总结:别轻视主观题。

老师答:同意!挂科的原因很可能是主观题写不准,自己感觉写对了,但实际上没到点子上。平时练习过程中,主观题一定要亲手动笔写,然后再去对答案。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记笔记,记关键词,记易混易错点,记老师提示的重点难点,记考试当中的关键采分点,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4:听完课之后不消化、不归纳、不总结、不复盘

同学说:审计第一次考了50多,就是听完课就去做题,没有内化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就是一定要做总结,最好是自己做总结,后面考的其他科目都有做总结,真的可以帮助通关。

老师答:有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只听课,只看书。课程刷了很多遍,很辛苦,但是老师讲的,其实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记住。所以,一定要在听的过程中,在大脑中进行加工,然后消化吸收,做笔记,做总结,这样才行。

⚠️误区5:只看表面,没有深度思考

同学说:审计需要扣字眼,很容易出现以为自己懂了,但是相近的名词意思差一大截的情况。

老师答:这里的本质问题是陷在自己的思路里,而对于考试命题的角度、行文风格、挖坑方式并不熟悉,简而言之,缺乏训练和推敲

一定要认认真真做练习题,把题目的每个小问、每个选项都剖析透彻,问自己,我真的懂了吗?我能够清晰地讲出来吗?如果可以,那么某一个知识点才是真正地把握透彻了,某一题目才算真正地拿捏稳妥了。

财管篇

⚠️误区6:单纯的背公式,不理解底层逻辑

同学说:17、18年考了两次才过了,经验就是不要机械地背公式,一定要理解公式的逻辑,这样既便于记忆又能灵活变通地运用,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做题做题做题!而且是用电脑用电脑用电脑做题!

老师答:注会财管的考试题目灵活性很强,对公式的考查非常全面,并不是考核大家套公式的,只有全面理解公式,才能针对不同题目灵活变形,否则很难把题目做对。针对公式的学习,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跟着老师理解公式。要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懂公式是如何从最初的基本假设,一步步推导变形成为最终结果的。如果一遍听不懂,就多听几遍。

第二步,自己梳理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自己再推导一遍,看一下摆脱课程和书籍的帮助,自己能否全面梳理,自己能不能把公式的推导过程讲出来,如果讲不出来,说明还没有彻底掌握。

第三步,做题应用公式。通过题目的练习,总结历年真题的命题角度和考核方向,为应试做最后的准备。

⚠️误区7:财管没做题 

同学说:平时做题太少,正确率低。

老师答:第一,勤于做题。听课和做题都是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勤于做题,多做题,才能查漏补缺,才能不断进步。

第二,敢于做题。有些题目第一遍做,可能错误率会比较高,可能会没有做题思路,这就导致很多人不敢做题。其实越是这样,越需要做题,针对上述题目,可以翻书,或者翻答案,找到一些启发,再独立练习。

第三,反复做题。对于做错的题目,不能看了正确答案之后,就不管不顾了。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定期回顾,保证做过的题目,考试中遇到一定能够做对,避免重复犯错。

会计篇

⚠️误区8:只顾着听课,忽视了做题 

同学说:第一轮学习只听课,不做题,导致前一个半月时间几乎都浪费了。

老师答:第一轮的学习一定要做到听课和学习做好配合。如果仅听课不做题,就会导致对于所有的知识的理解都浮于表面,不够深入。

在第一轮学习时,不要盲目追求题量,而要关注做题质量,并且要做好复盘,即把自己做错的题反复去做,标记好自己错误的点,并且结合答案分析错误的原因。

因为第一轮并未涉及全部知识点的讲解,所以在做题时要优先做课后作业的题目,不要自己盲目拔高。另外还要对自己建立信心,刚开始做题时,错误率很高是必然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玻璃心,承认知识的难度,但同时也要相信努力和坚持可以让你慢慢消化吸收难度较高的知识点。

战略篇

⚠️误区9:对科目不重视,对题型不了解 

同学说:战略第一年没做题,考场答到综合题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还有材料二,材料三。到最后十分钟才发现。

老师答:这是一个特别常见的误区,很多同学觉得战略这个学科只要背了就能通过考试,但实际上他忽略了这门考试也是需要大量练习的,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还是说成套题目的训练,都是需要去进行练习的。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3个:

第一个就是你的练习不够

第二个就是你可能背了,但是你的背记还是不够熟练,不能在考场上立刻反应出这到底是哪一个知识点,在考场上需要去现想现编,会大量的浪费时间。

第三个原因就是你没有一个很好的做题节奏,没有严格的按照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时间分配去进行答题,在客观题上纠结了太多的时间,在主观题当中没有对应的一些解题技巧,从而导致耗费的时间过长。

⚠️误区10:忽略非重点章节 

同学说:听人说战略很简单的,那是几年前的战略了,现在的战略一点也不简单,考完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而且也不要以为战略里面第1236章分值多就可以不看45章,在战略越来越难的情况下,45章的分数就是刚好能让自己过60分的救命分。

老师答:很多人认为战略是注会6科当中最简单的一门考试,但实际上这是20年以前的情况了。从2020年开始,你会发现战略的考试并不简单,很多同学答不完卷子,并且反馈难度系数很高。根据2021年和2022年的相关调研显示,战略学科的难度系数是六科之首

为什么难度变大了?第一,它的考察范围相对来说变广了,原来的考察重点主要集中在2、3、6这三章的内容,而现在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它的比重也在逐渐升高。

综合篇

⚠️误区11:认为综合简单,不重视

同学说:都说综合很简单,第一年就是太轻敌了,考了59分,后来第二年踏踏实实听课,踏踏实实做题。

老师答:综合真的不难过,但每年都有些同学掉以轻心。综合考试,万变不离其中,历年常考点、教材新增和变化考点、实务热点,无论题目如何考查,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如果有些基础内容掌握的并不牢固,一定要记得巩固。

⚠️误区12:没有规划好学习时间

同学说:20年综合第一年时间不够,卷一的新收入准则、金融工具、租赁准则都没来得及看,结果只考了50分,第二年认真看了,考了65.75分,虽然也不高吧,但是去年顺利拿证了,跟着金金准没错。

老师答:建议大家分四阶段进行学习:

第一阶段:2023年3月之前。这一阶段大家可以花一些时间了解一下CPA综合套路,掌握考情,提前了解核心内容。

第二阶段:2023年3月—2023年6月。建议大家根据教材及相关课程进行学习,结合典型例题讲解,学练结合,培养综合解题思路。

第三阶段:2023年7月初—2023年8月中旬。这一时间段大家可以结合历年真题剖析演练,跟随课程的核心考点串讲,查漏补缺,实现高效冲刺。

第四阶段:8月考前最后几天。临近考试最后这段时间建议大家进行实战模拟,揣摩出题意图,训练答题时间和速度,调整心态,平稳复习节奏。

⚠️误区13:做题只做表面,不深入

同学说:还在考综合,还没有过,但是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是虽然做题了,但订正不及时也没反复推敲,最后结果是“做了但没完全懂”,又受累又没有效果就是我了。

老师答:综合阶段更侧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融合运用,计算量较少,侧重说明方法,表达思考分析过程。需要同学们以实务为导向,摒弃对知识点机械性的背诵,结合经典案例,对理论背后的原理做到懂逻辑、会运用,可表达。

听课&做题

⚠️误区14:为了赶进度倍速听课,听过了就算学过了 

同学说:光倍速听课,为了赶进度囫囵吞枣!还是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听课、讲义、做题,自己消化,一个都不能少。

老师答:我们很多同学是在职备考,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复习,所以在学习的时候经常性倍速听课,认为听完了就算学过了。其实这只是给自己的一个心理暗示,你并没有完全学会。

听课一定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如果你一直追求学习进度,那你永远学不明白,我们的听课、消化、总结、做题、复习,一个都不能少

⚠️误区15:只听课不做题

同学说:误区是只听课看书不做题!之前就是因为这样一直不过,今年加上做题,学了一个月就考过了!一定要做题,一定要做题,一定要做题!

老师答:听完课之后,只有30%的知识留在了你的脑子里,剩下的70%还需要通过后续不断的回顾、听课、做题巩固来掌握。同样的,不想听课只想着通过做题过CPA考试的同学,难度也很大。简单的知识点或许根据经验能够做出来,但碰到重难点还是得缴械投降。所以必要的课得听,该做的题也得做,通过注会才更稳妥

⚠️误区16:只关注“做没做对”,不关心“为什么对”

同学说:每次单选选对了的时候千万不能沾沾自喜,一定要反过来想,如果这个问题反过来问,是多选题的话,我还能不能做出来?每个选项一定要吃透!

老师答:一个题目是浓缩了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形成的,多做题有助于自己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尤其是做错题,至少要做3遍!第一遍是看自己对上课所学到的知识点理解是否正确;第二遍是巩固正确的理解,锁定知识点;第三遍是强化和锁定知识点。当然也不是强求每道题都这样做,但一定要把题目理解透彻才行!

方法&心态

⚠️误区17:基础不牢

同学说:我觉得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去年55.75,今年55.25,可是今年出了考场我就知道有2道多选做错了,其中一道是三方关系人的,这么基础的知识点我都模棱两可,可见基础不牢。

老师答:很多同学在备考期间,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靠评估章节分数排除非重点章节,只看老师划的重点内容,导致基础的、细节的知识不能做到“对答如流”。

从CPA历年考题来看,考察的基础知识要比难点多得多,所以不能忽视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牢靠后,再去做题或者研究准则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误区18:没有制定好备考计划 

同学说:在职党一年千万不要报超过3门,能力超强的除外,贪多会导致考50多。

老师答:建议大家要遵循高效优质原则,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合理选择报考科目数量,不盲目追求通过考试的速度,忽略了质量。

一般来说,报考3门是负荷刚刚好、带有一点挑战性的科目数量!但如果是在职备考,可以适当减少科目,一年备考2科,分3年通过。

📌小tips:会计、审计、财管,最好不要同一年报考。CPA考试中,专业阶段比较难的科目就是会计、审计和财管,会计和审计以难度著称,财管以计算量著称。如果同时报考三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备考压力会非常大。

⚠️误区19:负面情绪不能及时排解

同学说:心态很重要!不能崩!自我安慰自我暗示非常有必要!

老师答:内容多到无限重复、题永远做不完、感觉学完了就忘......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瞬间?备考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难啃的骨头”。这时候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自我怀疑,这是很正常的情况,记得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现在的学习状态特别好

✅以我现在的状态一定能通过考试

在负面情绪太严重的时候,也要记得适时给自己减负,把学习的事情放一放,听听音乐、逛逛街,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调整好心态之后再投入到备考过程中。

⚠️误区20:一味追求别人经验

同学说:看一个人过了就问经验,听谁的课做谁的题,资料一大堆,大概率做不完。

老师答:向考过的同学咨询经验并没有错,但也不能完全照搬,在吸收他人经验的同时,还是要按照自身情况调整复习方式,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更重要的。

以上这些“坑”,你踩中了几个?建议大家对照以上误区和建议,积极改进备考中的不足,重新制定学习计划,争取今年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2023CPA专业阶段全程班」全新出发,每一门课都恰到好处,跟高效,更有用,点击链接即可进入购买>>>https://shop.sieredu.com/detail?id=102

斯尔教育为同学们准备了《CPA斯尔99记电子版免费领》99个核心考点,模块化学习,精准抢分,快来点击链接领取吧>>>https://shop.sieredu.com/publicDetail?id=609&source=2

考生们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斯尔规划师】的微信哦~最新资讯、备考干货、学习资料一键get~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