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需在连续5年内通过6门科目,综合阶段无时间限制。专业阶段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需在5年内完成,成绩有效期自通过第一科起计算,超期未通过的科目需重新考试。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需在同一年度通过。
科目设置与时间规划
专业阶段科目难度呈现阶梯分布,《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属于核心难点科目,建议优先安排。例如,2025年通过《会计》后,剩余科目需在2029年前完成。科目搭配可遵循“难易结合”原则,如《会计》搭配《税法》或《经济法》,利用税法与会计的实务关联性提升学习效率。
2025年考试关键时间节点
报名时间为4月8日至4月30日,缴费截止至6月30日,逾期视为放弃资格。专业阶段考试定于8月23日-24日,部分科目可能增设场次;综合阶段考试时间为8月24日。考生需在6月缴费期间确认科目,缴费后不可修改报考信息,应届毕业生需在7月补录学历信息。
备考策略与常见误区
建议每年报考2-3科,单科学习周期控制在200小时以上。例如,《会计》需重点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高频考点,《税法》需强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应用。避免盲目追求“一年过六科”,需根据工作强度调整学习节奏,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真题演练。模拟考试需覆盖近五年真题,错题复盘率应达到八成以上。
成绩有效期计算示例
若考生在2025年通过《审计》,则需在2029年前通过剩余5科。若2027年仍未通过《财务成本管理》,则2025年《审计》成绩将在2030年失效。建议采用“3+2+1”分阶段模式:前三年主攻核心科目,后两年查漏补缺,最后一年冲刺综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