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审计》关联方审计程序有哪些核心要点?

32
2025-07-21 13:15:00

关联方审计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科目的核心考点,其审计程序需围绕交易真实性、披露完整性展开。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需通过系统性程序识别潜在关联方,评估交易商业合理性,并验证披露合规性。
注会《审计》要点

关联方识别与交易审查要点
审计程序应首先核查股东名册、公司章程等法定文件,结合企业征信报告和公开信息比对关联方清单。实务中需特别关注隐性关联关系,如实际控制人亲属控股企业、关键管理人员参股公司等。对于购销价格异常、交易频率突增的业务,应执行穿透式核查程序,调取物流单据、资金流水等原始凭证。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1. 建立风险矩阵评估模型,将关联方交易按金额占比、业务性质、定价机制等维度分级
2. 对重大关联交易实施双向测试,既验证被审计单位账务处理,也核查关联方对应记录
3. 运用基准分析法,将交易条款与市场公允值、行业平均利润率等参数对比分析
4. 对特殊交易类型(如股权置换、债务重组)需验证会计处理是否符合CAS36号准则

披露验证与报告处理
审计报告阶段需重点检查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完整性,包括关联方关系性质、交易类型、金额及未结算条款等要素。对于未达披露标准的交易,仍应评估其是否构成重大错报风险。当发现管理层刻意隐瞒关联关系时,应考虑扩大审计范围或获取法律意见书,必要时需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

斯尔教育研发的课程系统梳理了关联方审计的18个实务难点,配套上市公司审计底稿案例解析,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审计思维框架。课程预计于每年考试大纲发布后更新最新考点解析,建议考生结合最新版课程进行系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