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是《初级会计实务》利润章节的核心考点,涉及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实务处理。该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逻辑,理解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分类标准,并能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核算完成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流程。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逻辑与高频调整项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项-纳税调减项。典型调增项包括超标的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60%与营收5‰孰低)、非公益性捐赠支出、行政罚款等;调减项涵盖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国债利息收入等。需注意2025年税法修订中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最新口径,预计2026年考试仍将沿用阶梯式扣除政策。
递延所得税的实务处理要点
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差异与可抵扣差异,分别对应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产生的税会差异属于典型应纳税差异,需关注:1.初始确认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一致性;2.后续计量中折旧方法的税会差异;3.处置阶段差异转回时的冲销处理。建议通过斯尔《冲刺66记》的差异对照表进行系统梳理。
三阶备考方案与教辅搭配
1. 基础阶段(10-12月):使用《打好基础》完成所得税费用模块的15个经典例题,配合基础班讲义理解纳税调整项的判定规则;2. 强化阶段(1-3月):通过《只做好题》完成20道跨章节主观题训练,重点突破暂时性差异的确认与计量;3. 冲刺阶段(4-5月):运用《冲刺180题》进行机考模拟,掌握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项目的综合应用。斯尔模考系统提供智能批改功能,可精准定位计算错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