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类型,在会计科目中明确归属于资产类科目。该科目反映企业通过权益性投资形成的长期资产,主要涉及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三种情形。
核心概念界定与科目属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当投资方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表决权股份时,通常具备重大影响能力。若持股比例超过50%,则形成控制关系。在会计处理中,这些投资行为均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并在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资产项下列示。
核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场景存在本质差异:
1. 成本法适用于控制型投资(持股≥50%)
2. 权益法适用于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20%≤持股<50%)
具体处理差异体现在:成本法下仅确认现金股利,权益法则需按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初始投资成本低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差额需计入营业外收入。
特殊业务处理要点
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需分情况讨论:
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2. 非同一控制下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应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调整"明细科目核算,处置时需结转至投资收益。
备考策略与考点预测
2025年注会考试预计将继续保持对权益法核算的深度考查,特别是复杂业务场景下的会计处理。建议考生重点掌握:
1.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处理
2. 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时的账务处理
3.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追溯调整
斯尔教育2025年新版《会计》精讲班已更新股权投资专题模块,配套3D动画案例解析和智能题库,帮助考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