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共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门科目,其中专业科目包含10个方向,考生需根据职业规划任选其一报考。两科满分均为140分,84分合格,成绩实行两年滚动管理,考生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方可取证。
科目构成与核心考点分析
《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覆盖经济学基础、财政、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六大模块,题型包含70道单选题(每题1分)和35道多选题(每题2分)。该科目知识点广泛,近三年高频考点集中在供需理论、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议考生通过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结合真题强化记忆。
《专业知识和实务》分为工商管理、人力资源、金融、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考试包含60道单选题、20道多选题和20道案例分析题。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案例分析题常涉及劳动合同纠纷、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等实务场景,要求考生灵活运用《劳动法》条款及管理模型解题。
专业方向选择三大黄金法则
1. 职业关联度优先:金融从业人员建议选择金融专业,建筑行业从业者可报考建筑与房地产经济,专业匹配度高的科目通过率普遍提升约30%
2. 考试难度权衡: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专业因题型简单、无复杂计算,成为零基础考生首选,历年通过率稳定在40%左右
3. 政策红利考量:选择知识产权专业可同时申请职称评审,部分城市对金融专业持证者提供落户加分
2026年考试关键节点预测
报名时间预计在2026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考试时间通常安排在11月第一个周末。机考系统支持公式编辑器与计算器功能,建议提前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准考证打印入口一般在考前7天开放,考生需特别注意跨省报考者的属地证明要求。
四阶段备考方案制定
基础阶段(3-6月):完成教材通读,建立知识图谱,重点标注近三年高频考点
强化阶段(7-8月):按周进行章节测试,针对多选题失分点进行专项突破
冲刺阶段(9-10月):每日完成1套全真模考,训练90分钟内完成140道题的答题节奏
临考阶段(11月):复盘错题本,重点记忆押题卷中的新增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