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评审是获取职称的核心环节,2026年流程预计延续严格标准,包括材料准备、申报提交、审核、答辩、公示和取证六大步骤。根据财政部最新政策,考生需在成绩有效期内(通常3年)完成评审,材料需突出个人专业贡献和实务能力。评审核心在于论文与业绩的真实性,部分地区如北京、广东要求答辩,一票否决权凸显其重要性。斯尔教育提醒考生提前6个月筹备,避免错过关键节点。

高级会计师评审流程分为六个有序阶段,考生需逐步完成:
材料准备是评审成功的基础,考生需重点关注论文和业绩:论文需在正规期刊发表(国家新闻出版署可查),避免增刊或电子刊;业绩报告强调个人主导作用,例如“负责成本管控项目,降本15%”,避免团队成果描述。常见问题包括期刊选择错误或业绩量化不足,斯尔教育金鑫松老师的论文指导课程帮助考生选题和发表,结合《考点速查》资料梳理热点。同时,继续教育学时(每年约90学分)和社保记录需齐全,部分地区如上海要求户籍证明。
答辩环节在部分地区实施,考生需熟悉申报材料:80%问题基于提交内容,20%为延展性问题,考察专业深度。例如,专家可能询问业绩中的风险管控方案,考生需用数据支撑回答。地区差异显著:北京、上海论文要求核心期刊,广东答辩权重高;西藏、青海业绩标准稍松。斯尔教育于竞博和张亭娜老师的高会课程涵盖案例分析和答辩模拟,使用《只做好题·案例实战80题》强化实务能力。备考时,考生应参与斯尔模考,模拟评审环境。
针对2026年评审,建议考生制定6个月备考计划:前3个月完成论文发表和业绩梳理,参加斯尔基础班系统学习;中间2个月整理材料并模拟答辩;最后1个月冲刺阶段使用考前划重点课程查漏补缺。斯尔教育提供全程辅导,如蒋明乐老师的高会实务课程结合《官方教材》,确保考生高效应对评审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