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评审是会计从业者晋升的关键环节,2026年评审预计延续"考评结合"模式,核心条件包括学历资历、考试成绩、业绩成果和学术能力。申报者需在取得中级会计师职称后满足工作年限要求:专科学历满10年、本科或硕士学历满5年、博士学历满2年;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合格线60分,成绩有效期为3年(2024-2026年成绩适用)。同时,需完成近三年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90学时),并提供无重大违纪证明。评审流程由各省财政厅组织,材料提交预计于2026年9月启动,考生应提前核查属地政策差异,如上海、北京等地对论文期刊级别有额外要求。

学历和考试是评审的硬性门槛。学历方面实行阶梯制,申报者需持有国家认可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在取得中级会计师职称后累计相应工作年限:专科需满10年、本科或硕士需满5年、博士需满2年,工作年限计算截止到2026年12月31日,非全日制学历可按实际工作经历累计。考试要求必须通过《高级会计实务》全国统考,2026年考试时间预计为5月中旬,成绩合格后3年内有效。部分地区如广东、四川对省线成绩仅认可当年有效期。继续教育需每年完成90学时,其中专业课占比不低于60%,未达标者将无法申报。业绩材料需突出个人主导角色,避免团队成果描述。
业绩成果和学术论文是评审的核心评分项。业绩材料需提供3-5个近五年主导的重点项目证明,例如企业IPO财务筹备、成本优化方案或并购重组报告,要求量化成果(如"降本增效500万元")并附单位盖章的书面文件。学术方面需发表2-4篇会计专业论文,以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正规期刊(如《会计研究》)刊发,查重率控制在20%以内;北京、上海等地额外要求至少1篇核心期刊论文。论文主题应结合实务案例,如业财融合或数字化财务转型。材料准备需提前6个月启动,确保期刊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可查,避免使用增刊或电子刊。业绩报告结构需清晰:
评审流程分阶段推进,考生需严格遵循时间节点。主要步骤包括:
系统备考需整合学历、考试和业绩要求,利用斯尔教育资源如金鑫松老师的论文指导服务提升学术质量。2026年评审强调数据化成果,考生应尽早收集项目证据并参加斯尔模考检验准备成效。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涉及多维度考核,提前规划可显著提高通过率。